■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着眼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这一理论体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十分丰富,贯通其中的“四个自信”,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强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办学方向决定着办学道路,也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教育也总是在服务自己国家需要中发展壮大的。在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在办学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他关于教育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为什么要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因为,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事业。这一点已经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教育法》。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者和掘墓人。因此,教育工作要理直气壮地讲政治,社会主义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扎根于中国大地、体现教育发展规律、反映人民教育需求的正确道路,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新时代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因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7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条件有了历史性改变,教育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特色更加鲜明,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基本经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魅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我们是在中国大地上办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又有党的全面领导,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办好中国教育的力量之源和自信之源。教育事业必须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他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为什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如此自信,并把它当作我国教育的鲜明底色?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因此,我们办的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育领域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让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唱得更响亮。
为什么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此自信?因为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指导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理论。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认识,才能让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唱得更响、底色更加鲜亮;只有教育青年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才能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才能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强调坚持教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特别强调要坚持教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为什么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此自信?因为,这一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巨变已经充分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既坚持了我国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世界制度文明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为什么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因为,中国教育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已经证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造就和发展了当代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是切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得人民拥护、富有成效的教育制度。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优势。虽然这一制度特色鲜明、富有效率,但还不是尽善尽美的。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教育领域只有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才能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这一制度的鲜明特点和明显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只有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才能使广大受教育者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者、捍卫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才能为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教育制度,才能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时,特别注重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处处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为什么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此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什么一定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因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学无止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深厚的教育思想;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丰富资源,可以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为什么要通过发展教育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为教育本身对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教育可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促使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过教育弘扬继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又为教育领域坚定“四个自信”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宣系该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